什么是试管婴儿胚胎移植?胚胎移植,又称受精卵移植,俗称人工授胎或借腹妊娠,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通过体外受精等方式获得的胚胎移植到同一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其继续发展为新个体的技术。
试管婴儿胚胎移植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胚胎移植概述
1.生理学基础
(1)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为供体胚胎移入受体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
(2)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3)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没有免疫排斥反应,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供体胚胎可以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在妊娠过程中不会影响供体胚胎的遗传特征。
胚胎移植产生的后代从受体中获得营养,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个体,但其遗传物质来自其真正的亲代,即体动物和与之交配的公畜。胚胎移植到子宫时,妊娠成功率最高为囊胚期。
利用胚胎移植,可以发展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母畜繁殖潜力,快速扩大良种畜群。自然情况下,牛、马等母畜一般一年生一胎,一生只繁殖16只左右;猪只有一百头。胚胎移植使优秀的母畜避免了漫长的妊娠。胚胎取出后不久,它们可以再次发情、繁殖和受精,从而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更多的后代。如果向母畜注射促性腺激素,也可以诱导其在发情期内排出比自然条件更多的卵子,并获得多个胚胎供移植。此外,由于胚胎可以长期保存和远程运输,也为建立牲畜基因库、引进和交换品种资源、减少疾病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2.胚胎移植的发展过程
世界上第一例胚胎移植是由英国W·希普于1890年完成的,胚胎移植技术是由此创造的。但当时纯属生物科学实验性质。在剑桥大学,希普将纯安哥拉兔的两个胚胎移植到比利时兔的输卵管中,这两个胚胎与同一交配和毛色特征完全不同。结果生出了四只比利时兔和两只由胚胎发育而成的安哥拉仔兔。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兔、小白鼠、大白鼠为对象的胚胎移植试验不断进行,但家畜的应用研究进展较晚。直到1951年,美国和苏联才成功报道牛和猪的胚胎移植。然而,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当时的采卵和移植都是通过手术完成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胎儿的收集、培养、冷冻、显微手术和移植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激素人工诱导超排卵和同期发情、非手术采卵和移植技术也成功,提高了回收率和植入率,使胚胎移植技术进入实际阶段,开始用于牲畜育种和奶牛生产。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西方国家在奶牛行业发展了从事胚胎移植的商业企业
1981年,德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通过显微手术将授精后第8天的两个初始发育胚胎对称分为两对(即4个)胚胎,然后移植到两头受体母牛的子宫中。1981年12月8日,两个双胞胎,四头小牛出生,世界上第一次胚胎分割移植试验完全成功。此后,一分为三分为四的胚胎分割移植在许多国家也取得了成功。该技术可以进一步发展良种母畜的繁殖能力。
到1985年,美国和加拿大已经有大约10万头利用胚胎移植繁殖的好奶牛。
(在显微镜下将受精卵分别切割成两个,可以成倍提高受精卵的使用效率)
3.胚胎分割移植
胚胎分割是指通过移植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实体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是胚胎分割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
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的桑椹胚或囊胚,用分割针或分割刀分割。分割囊胚时,应注意内细胞团的均匀分割,否则会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胚胎分割主要用于优良品种的繁殖。以牛为例。有些牛奶很多,但繁殖速度很慢。此时,利用促性腺激素促进良种母牛排卵过多,然后将卵从母牛体内取出,在试管内与人工收集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培育成胚胎,然后将胚胎送入同期激素处理,可接受胚胎,孕期同一母牛子宫,孕育小牛。
虽然胚胎分割技术在各种动物中取得了成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新生动物体重低、毛色和斑纹差异等。实践证明,采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多胚胎的可能性有限。到目前为止,最常见的是同卵双胞胎,同卵多胞胎成功的比例很小。
二、试管婴儿胚胎移植适合人群
1、IVF(ICSI)胚胎移植后剩余的胚胎可用于治疗周期;
2、由于子宫环境不适合怀孕(如严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或子宫内膜不良等),本治疗周期的母亲可先冷冻保存,暂停植入,并在适当时间恢复;
3、本治疗周期有发热、腹泻等全身性疾病不能移植的,可选择先冷冻胚胎,待症状解除后再移植;
4、对于可能失去卵巢功能的患者(如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或切除术等。),可以选择冷冻胚胎来保存生育机会。